首页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企业文化
合作伙伴
产品中心
显微成像
空间多组学
蛋白组学
其他产品
技术与服务
售后服务
下载中心
新闻资讯
蛋白质组学
前沿技术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岗位招聘
在线留言
致力于服务生命科学事业,为高校、医疗、科研机构提供实验室高端仪器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技术服务
前沿技术动态
蛋白质组学最新进展、应用及挑战
蛋白质组学是当前生物制药发展非常迅速的热门领域之一,研究蛋白质组学不但能够加深对支持跨细胞、组织和整个生物体的生物状态分子过程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生物学、个性化医学和法医学在内的各个科学研究领域快速发展。这些研发收益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共享的进步。在本文中,我们将与世界各地的蛋白质组学权威专家一起,共同探讨蛋白质组学的最新进展及其更广泛的潜在影响
蛋白质组学:照亮基因组外的星空,解码生命系统的建构原理
贺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科学目标与技术路线,倡导并领衔了人类第一个关于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计划,揭示了人体首个器官(肝脏)蛋白质组。2014年,贺福初院士领导启动“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CNHPP)。此次获奖是国际蛋白质组学领域对他率先提出并反复实践的“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这一理念与范式的高度认可,标志着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再度领跑国际。
厉害了!蛋白质组学大爆发,Nature同期4篇,助推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今中国西北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偏远沙漠中发现了4000年历史的自然木乃伊个体,引发了对这些个体血统的数十年猜测。来自吉林大学的崔银秋教授研究团队,运用基因组学和古蛋白质组学,解决了木乃伊的遗传起源问题,并表明它们是古老的、遗传上孤立的种群的后裔。作者的结论对未来对亚洲内陆史前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研究必须解决文化交流与遗传祖先之间的复杂关系。
光来了,蔡司Lightsheet 7全新上市
✓ 在三维空间中,需要观察毫秒级的生理过程细节,比如心脏血管中血细胞的流动。 ✓ 需要做长时间三维活体成像,但是样品对于光极其敏感,比如模式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想要多视角、长时间持续观察,比如研究植物根系发育。 ✓ 观察完整大组织三维高分辨率成像,比如小鼠的完整器官✓ 成像平台用户需要一台能同时适用于活体成像,以及多种透明化实验方案的成像设备。
Freedom EVOlyzer和Freedom EVO 助力新冠肺炎免疫学诊断和试剂盒开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和治疗是疫情发展到现阶段最关键的任务。如何防控,如何真正落实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还要从源头上提升病毒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国家医疗队院士及专家组成员近日透露的信息,目前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比例不占少数,这是由于取样不规范和试剂检测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2月5日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并不是所有的病患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对于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也不过只有30%至50%的阳性率。通过采集疑似病例咽拭子的办法,还是有很多假阴性。”换言之,可能有一大半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核酸检测会是阴性。假阴性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会耽误感染病人的及时治疗,同时也会让一些症状较轻的病人因自以为未受感染,并增加其他人的传染几率。
新品发布-胶质细胞基因表达Panel
NanoString nCounter®胶质细胞基因表达Panel包含770个神经科学重点靶标,全面研究星状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在不同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神经炎症中的作用。通过对各类神经元,胶质细胞以及免疫细胞的特有标记物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通过该Panel深度剖析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炎症乃至中风,脊髓损伤和脑外伤等神经创伤的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工具。
客户成就 | Science:引领光电联用新纪元揭示亚细胞三维超微结构
光电联用,顾名思义,就是将同一样品的光镜图像和电镜图像进行关联的图像采集和处理技术。光学显微镜的重要优势体现在其强大的多色荧光标记检测能力以及快速活体多维成像能力;而电子显微镜能提供高分辨率,但其对特异蛋白的标记能力差,多个蛋白标记更是难上加难,且3D图像采集速度慢,无法观察活体。为了整合光镜和电镜的优势,光电联用技术应运而生,如今可谓方兴未艾。
重磅 : PD-L1蛋白表达数字化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微阵列中的诊断应
在肿瘤免疫疗法的领域中,非小细胞肺癌向来是备受关注的课题。一方面是由于该癌种在亚洲人群中的高发率及病情容易快速恶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近年来多个针对基因突变的靶向疗法和肿瘤免疫疗法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愈带来了新的曙光。随之以来的是多重伴随诊断手段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广泛应用,从EGFR突变液体活检到基于二代测序的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研究人员都在不停探索新的生物标志物和伴随诊断手段。
网站首页
技术服务
020-38847489
fangjunyi@gzshengyang.com
广州市天河区华庭路4号1109室
微信公众号
© COPYRIGHT 2022 广州市晟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2049699号 | SEO标签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广州